推荐产品

咨询热线:
0591-88235270
邮件: fjcthjjc@163.com
电话:0591-88235270
地址: 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园路2号福州大学科技园2号科研楼(中领科技大厦)三层
-
产品详情
序号
检测项目类别
检测项目/参数
检测标准(方法)名称及编号(含年号)
限制范围
说明
序号
名称
2
空气和废气
2.1
二氧化硫
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-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-2009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/T57-2000
2
空气和废气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四章第一条 (五)甲醛缓冲溶液吸收-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
2.2
总悬浮颗粒物
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/T 15432-1995
2.3
一氧化氮
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(NO和NO2)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
HJ 479-2009
2.4
PM10
环境空气 PM10和PM2.5的测定 重量法 HJ 618-2011
2.5
氮氧化物
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(NO和NO2)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
HJ 479-2009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/T 43-1999
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HJ693-2014
2.6
二氧化氮
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(NO和NO2)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
HJ 479-2009
2.7
降尘
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
GB/T 15265-1994
2.8
甲醛
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 GB/T 15516-1995
2.9
烟气黑度
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HJ/T 398-2007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三章第三条 (二)测烟望远镜法
2.1
烟(粉)尘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源采样方法 GB/T16157-1996
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 5468-1991
2.11
颗 粒 物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源采样方法 GB/T 16157-1996
2
空气和废气
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/T 55-2000
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-2008 附录B 排气中颗粒物的监测方法
2.12
烟气参数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/T16157-1996
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5468-1991
2.13
苯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HJ584-2010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二章第一条 (一)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
2.14
甲苯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HJ584-2010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二章第一条 (一)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
2.15
乙苯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HJ584-2010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二章第一条 (一)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
2.16
邻二甲苯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HJ584-2010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二章第一条 (一)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
2
空气和废气
2.17
间二甲苯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HJ584-2010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二章第一条 (一)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
2.18
对二甲苯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HJ584-2010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二章第一条 (一)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
2.19
苯乙烯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HJ584-2010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二章第一条 (一)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
2.2
镉(镉及其化合物)
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/T 64.1—2001
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/T 64.2-2001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十二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
2.21
镍(镍及其化合物)
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/T 63.1—2001
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/T 63.2-2001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十二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
2.22
锡(锡及其化合物)
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/T 65—2001
2
空气和废气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三章十一条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(A)
2.23
铜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十二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
2.24
锌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十二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
2.25
锰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十二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
2.26
硫化氢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一章第十一条 (二)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
2.27
氯化氢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/T27-1999
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HJ 548-2016
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549-2016
2.28
氟化物
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HJ/T67-2001
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0-2009
大气降水中氟、氯、亚硝酸盐、硝酸盐、硫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GB13580.5-92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一章第六条 (一)滤膜-氟离子选择电极法
2
空气和废气
2.29
硫酸雾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四章第四条 (一)铬酸钡分光光度法
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HJ544-2016
2.3
非甲烷总烃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/T 38-1999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一章第五条 (一)总烃和非甲烷烃测定方法一、(二)总烃和非甲烷烃测定方法二
2.31
总烃
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604-2011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第六篇第一章第五条(一)总烃和非甲烷烃测定方法一、(二)总烃和非甲烷烃测定方法二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/T 38-1999
2.32
甲醇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/T33-1999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一章第六条 (一)气相色谱法(B)
2.33
氰化氢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—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HJ/T28-1999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四章第七条 异烟酸-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
2.34
一氧化碳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四章第十一条 (二)定点位电解法
2
空气和废气
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GB9801-1988
2.35
氯气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/T30-1999
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(暂行 )HJ 547-2009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一章第十二条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
2.36
铬酸雾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/T29-1999
2.37
氨
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3-2009
环境空气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-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 534-2009
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-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/T 14679-1993
2.38
丙酮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四章第六条(一)气相色谱法
2.39
铍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十条 (一)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三章第九条 (一)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(B)
2.4
硒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三章第十四条 (一)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七条 原子荧光法
2
空气和废气
2.41
氯乙烯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一章第四条 气相色谱法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/T 34-1999
2.42
铁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十一条 (二)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
2.43
挥发性卤代烃
环境空气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-二硫化碳解吸/气相色谱法 HJ645-2013
2.44
挥发性有机物
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-热脱附/气相色谱-质谱法 HJ644-2013
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-热脱附/气相色谱-质谱法 HJ734-2014
2.45
二甲基甲酰胺(DMF)
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 GBZ160.62-2004
2.46
氯化氢
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549-2016
2.47
五氧化二磷
环境空气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抗坏血酸还原-钼蓝分光光度法 (暂行) HJ546-2015
2.48
总磷
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 (暂行) HJ545-2009
2.49
汞及其化合物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三章第七条 (二)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
2.5
砷及其化合物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三章第十三条 (三)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
2
空气和废气
2.51
铅
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539-2015
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85-2014
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/T 15264-1994
2.52
沥青烟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五篇第四章第九条 重量法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HJ/T45-1999
2.53
铍
固定污染源废气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684-2014
2.54
有机氯农药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三章第一条 气相色谱法
2.55
氟化氢
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(暂行)HJ688-2013
2.56
苯并(a)芘
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-质谱法 HJ646-2013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[a]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/T 40-1999
环境空气 苯并(a)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/T 15439-1995
2.57
苯胺类
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/T15502-1995
大气固定污染源 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/T68-2001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二章第五条 (一)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
2.58
氯苯类化合物
大气固定污染源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/T66-2001
2.59
丙烯腈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/T37-1999
2
空气和废气
2.6
乙醛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/T35-1999
2.61
酚类化合物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-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/T32-1999
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638-2012
2.62
硝基苯类
空气质量 硝基苯类(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)的测定锌还原-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/T15501-1995
环境空气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738—2015
环境空气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-质谱法 HJ 739—2015
2.63
二硫化碳
空气质量 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GB/T14680-1993
2.64
三甲胺
空气质量 三甲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/T14676-1993
2.65
耗氧值
工业废气 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、萘乙二胺比色法 GB4921-1985
2.66
氧化氮
工业废气 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、萘乙二胺比色法 GB4921-1985
2.67
饮食业油烟
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(试行)GB18483-2001
2.68
六价铬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八条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
2.69
甲基对硫磷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三章第二条 (一)气相色谱法
2.7
氡
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 GBZ/T 155-2002
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/T 14582-1993
2
空气和废气
2.71
敌百虫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三章第三条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
2.72
吡啶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五章第四条 (二)气相色谱法
2.73
酰胺类化合物
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酰胺类化合物 GBZ 160.62-2004
2.74
采样
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/T55-2000
限认定项目
固定污染源排气 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/T 16157-1996
限认定项目
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/T397-2007
限认定项目
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/T194-2005
限认定项目
环境空气颗粒物(PM2.5)手工监测方法(重量法)技术规范
限认定项目
HJ 656-2013
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(试行)
GB 18483-2001附录A 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
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 HJ732-2014
限认定项目
环境空气 半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HJ691-2014
限认定项目
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(试行)HJ/T75-2007
限认定项目
2.75
臭氧
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 504-2009
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HJ 590-2010
2.76
臭气浓度
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/T14675-1993
2.77
甲硫醇
空气质量 硫化氢、甲硫醇、甲硫醚、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/T14678-1993
只做气体样品直接进样法
2
空气和废气
2.78
二甲二硫
空气质量 硫化氢、甲硫醇、甲硫醚、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/T14678-1993
只做气体样品直接进样法
2.79
异丙苯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HJ 584-2010
2.8
锑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九条 5-Br-PADAP分光光度法
2.81
乙酸、丙酸
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羧酸类化合物GBZ/T160.59-2004 第3条 甲酸、乙酸、丙酸、丙烯酸或氯乙酸 溶剂解吸—气相色谱法
2.82
甲烷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/T38-1999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一章第五条(一)总烃和非甲烷烃测定方法一、(二)总烃和非甲烷烃测定方法二
2.83
甲硫醚
空气质量 硫化氢、甲硫醇、甲硫醚、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/T14678-1993
只做气体样品直接进样法
2.84
铬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三篇第二章第十二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
2.85
汞
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(暂行) HJ543-2009
2.86
多氯联苯
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 第六篇第三章第一条 气相色谱法(C)